|
站内搜索:
 > 文明村镇 > 

白桑关镇:创六无乡镇 建绿色家园

发表时间:2025-07-10   

  美好环境不仅关系当代人的福祉,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。白桑关镇积极推进“六无”乡镇创建,为全镇绿色发展、永续发展搭建了新的桥梁,更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  一、无垃圾:全域净境行动的常态化治理体系

  为打造干净整洁的乡镇环境,白桑关镇积极开展周五大扫除行动。每逢周五,全镇干部职工、各村村民齐上阵,对主次干道、背街小巷、河道沟渠等区域进行全面清扫,清理各类垃圾杂物,消除卫生死角。同时,各村之间定期开展环境大评比活动,制定详细的评比标准,涵盖环境卫生、垃圾清理、公共区域整洁度等多个方面。通过公平公正的评比,对表现优秀的村予以表扬,对落后的村进行督促整改,并设立红黑榜,将各村的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公示。红榜上的村子成为其他村学习的榜样,激发了各村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;黑榜则对落后村起到警示作用,促使其迅速行动起来,改善环境状况。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全镇的环境卫生水平,营造了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。

  二、无化肥:农业沃土计划的绿色转型实践

  白桑关镇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,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。据统计,目前全镇有机肥使用面积已达25000亩,使用量达到1.2万吨。在规模化养殖厂废弃物转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,3000余吨养殖废弃物经过处理转化为优质有机肥。例如,猴猿沟二组蔬菜基地积极探索绿色种植模式,采用就近养猪场熟化发酵后的废弃物作为肥料,用于种植蔬菜160亩。实践证明,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蔬菜产量,较以往每亩增产200斤,减少使用化肥14吨。此外,在1000亩水稻种植过程中,白桑关镇积极推广微藻技术,利用无人机喷撒藻种。这种藻种具有可固、吸收农药化肥残留的特性,不仅能够净化水质,还能有效减少水肥使用,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三、无塑料:白色污染全链条防控革命

  为减少塑料污染,白桑关镇积极行动。一方面,针对长期使用废弃的塑料薄膜,建立了回收奖励机制。鼓励村民主动收集废弃塑料薄膜并交到指定回收点,根据回收量给予相应的奖励,提高了村民参与回收的积极性。另一方面,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,目前已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14吨,覆盖面积达1600亩。可降解农膜在自然环境中能够逐渐分解,有效减少了土壤中的塑料残留,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,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
  四、无污染: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

  白桑关镇坚决守护生态环境,严禁秸秆禁烧,加强宣传引导和巡逻管控,确保“不点一把火、不冒一处烟”。同时,严格规范农药使用,严禁使用有机毒、有残留农药,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,并对使用后的农药袋、瓶进行定点回收,减少农药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。在改厕工作方面,全镇已完成改厕1156户,有效提高了农村污水处理能力。集镇更是投入1000多万元,对污水处理场进行改造,提升污水治理能力,改造集镇污水管道12公里,覆盖1400户居民,确保污水达标排放,为乡镇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。

  五、无公害:农产品品质提升食安工程

  白桑关镇倡导科学使用农药、兽药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,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。以猿猿沟二组蔬菜基地为例,采用红膜诱杀虫害技术,应用面积达800亩。红膜能够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趋性,将害虫吸引到红膜上并加以捕杀,从而减少害虫对蔬菜的侵害。这种物理防治方法不仅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量,实现农药降残促环保,还提高了蔬菜产量,保障了蔬菜的品质和安全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、绿色的农产品。

  六、无柴草:清洁能源替代的绿能革命

  为守护生态资源,保护植被,白桑关镇积极推广电能、液化气等清洁能源。通过宣传引导、政策扶持等方式,鼓励村民使用清洁能源替代柴草。此外,两家养殖场利用废弃物发酵沼气,产生的沼气惠及附近300户农户,农户可用沼气做饭、烧水,大大减少了柴草使用。这一系列举措既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依赖,又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,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通过推进“六无”乡镇建设,白桑关镇在生态环境改善、农业绿色发展、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将来,白桑关镇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不断深化“六无”乡镇建设成果,为打造更加美丽、宜居、绿色、生态的新白桑而努力奋斗。(黄鑫)